12
2024.10
“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创作交流会
王发荣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书记、馆长、院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艺术家,今天非常高兴,利用这一次举办的“历史记忆·时代新象”的展览把大家聚在一起,我们聚集在一起主要是交流增进了解,同时也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相关话题开展讨论。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他们是文联的副秘书长、文艺工作部主任胡启华先生,川美原副院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张杰先生,重庆美术馆副馆长、重庆画院副院长唐德福先生,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彭石先生,重庆市美协老主席、美协顾问、著名雕塑家徐亮先生,油画家蔡循生先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渝中区美协主席黄剑武先生,他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创作者。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李毅力先生,重庆市九龙坡区美协主席杨涪林先生,艺术家裴天林、张远华、刘大明、刘凯、石富、胡焱、郑翔懿和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的创作人员和理论人员。“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是重庆市美协和我们共同努力促成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丽丽还会对此展的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整理,把这个事做深做透,后面我们还会争取一些资金,把此次展览的作品及相关文献出版。今天这个创作交流会每个人限制发言控制在5分钟以内,可以说自己创作的一些收获,同时也可以说一说在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建议和思考。张杰 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今天看了展览非常有感慨,这个展览也基本上能够代表这十年以来重庆的艺术家在主题创作的成绩,可以看出整个展览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展览效果很好。我简单提一些建议:第一,主题性的创作,国家政府的资助一定是代表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艺术,要能代表重庆。市政府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不管从题材上面,还是表现形式上需要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建立在对重庆的文脉、历史、精神、景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怎样的艺术。我感觉现在比较有份量的,真正能反映重庆历史文化精神的,比较有力的作品并不多。主题性的创作一定要体现政府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可以采取一个工程的概念,形成团队,来为同一个主题创作不同的作品。当然艺术家个体有感而发的东西可以自己去做,没有问题。第二,要资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或者创作条件相对缺乏的艺术家,一个城市每年可以评出十个杰出或者有期望的青年艺术家给予一定的资助,这样对重庆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第三,所有的项目以前基本上是顾前不顾后,有的项目结题后就结束了,项目最后产生的创作成果的运用和宣传推广,发挥出成果应该有的效果,这才是重要的,所以这个展览做了第一步,下一步还有很多的空间。张杰 《城市梦》 油画 600×200cm 2020年彭石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看了这次展览有几点体会:第一,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品完成度很高,所有的作品都特别的完整,因为是一种竞争的形式,有了选拔就把作品的完整度达到所谓的极致。第二,风格上很重要,每一位艺术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几年川美做得很好,在十米开外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在风格上不一样。第三,内容上,无论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是山水画风景画还是人物画的造型,道具和背景的设置上要下功夫,现在观众的审美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增加复杂度,找无数的道具,还有人物前后的穿插,包括座椅板凳朝向变化都不同。第四,在构图样式上要进行一些打磨,比如组合的样式,5联、6联、9联组合,还有32联、64联,山水画发展到一百多张进行组合的样式,特别是国家艺术基金的样式,我们要仔细的揣摩,增加复杂度。这四点是我这次的体会,尤其是风格上要重视,创造属于自己个性还有独立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在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上有所突围。彭石 《巴山渝水之三月天》 中国画 240×124cm 2015年徐亮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这一次的展览感觉确实不一样,听了张院长说的,他讲了一点很重要,在各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当中,一直搞主题创作的老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定了性的,真正重点是在年轻艺术家上。现在年轻人包括年轻艺术家,在学校里当了老师的要好一些,还有一些没有工作的又热爱艺术的这一类年轻人,有正能量创作的,愿意付出的,这些年轻作者应该得到重点资助扶持。整个扶持的过程当中,一个是经济上的资助,整个作品评选出来以后,在后续跟进过程当中也很重要,既然国家拿出来钱,就要起到它应该要起的作用。徐亮 《战歌——抗战中的刘雪庵》 雕塑 120×45×43cm 2016年蔡循生 重庆画院签约创作员我作为一个创作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首先感谢政府能够花这么大的力气,十年来扶持这么多作品,这么多门类,作品的质量非常好。我就自己创作的两件作品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张画是《和平使命》,这张画是部队给的机会,本来是军事馆藏作品,后来说还有军事维和,还有救护难民等等很多,整个的任务我们都去做,于是重新创作了一副综合的反映全面维和的,这张画留下来了,参加了2014年的一个展览。另一张画《1938.宜昌大撤退》,上下5千年,以交通反映中华民族的交通演变史,当时让我来负责这个项目,我画了草图,其中有一幅卢作孚在当时用他自己的努力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工业,抢救了大量的民族工业。院校、军队从宜昌撤退是非常壮烈的史实,我画的时候我完全是处于一种创作激情中完成作品,没有想到会得到政府的扶持。所以非常感谢重庆美术馆提供这样的机会,来回顾十年来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的创作作品,感谢这次的展览活动。蔡循生 《1938.宜昌大撤退》 布面油画 90×180cm 2015年黄剑武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渝中区美协主席我简单谈一点自己的感受,首先资助的项目从国家级到市级,十年时间,这次活动也算是一次回顾展,活动做起来蛮能体现重庆创作的状态和面貌,资助力度很大,这些作品体现了重庆的活力和艺术家的思维活跃,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要谈自己对这些作品有什么建议的话,重点级的作品感觉偏少一点,对重庆经典的历史文脉梳理差了一点,作者对这一块的关注度不够,反映出重庆文脉的、重庆符号的、重庆文化历史的、重庆重大事件等一类的作品相对偏少一点,我仅看到有几张作品是这类题材,比如大轰炸,周老师画的三峡移民这些都是能表现重庆历史变迁的。第二,从媒介上来说,还可以拓展一点,现在各种元素都有,不仅是媒介拓展,还有表现的手法,虽然是反映国家当代文化价值国家形象的展览资助,但是表现的手段,写实性的或者是现代语言特征的,或者是综合性的表现手法都可以有,可能跟整个西南地区美术教育的方向有关系。总体来说这个展览基本上体现了重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面貌,反映出重庆文艺创作的一种活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黄剑武 《人文重庆——大美山城系列组画》 综合绘画 120×180cm 2019年石富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大家下午好!我能参加这次展览感觉非常荣幸,因为我自己实际上一直在做关于主题性创作方向的研究。今天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就我自己做雕塑来讲的话,我的作品实际上是从自己身上生长出来的,不是硬生生套出来的,作品带有自己的体温。我2019年开始做近现代的谭楷,他是在成都出生,读了硕士以后又来璧山做乡村调研,他在中国活了108岁,是中国英语教学的缔造者,也是获得我们国家的友谊勋章,他这个事情很感动我,因为他出了一本书,叫《我用一生爱中国》,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感动,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一个中国人应该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培养自己的国家和培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应该是从自己的内心中长出来的。我从1996年开始研究他,包括童年时代、中年时代,这些作品做出来了以后确实得到我们国家的广泛认可,最后我的作品就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永远放在那个地方。另外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我这几年完成了两件汉白玉三件铸铜的老年时代,在北京五环内唯一一所民办学校,是国外人办的,青年时代在国外,还有童年时代,他是在成都出生的,通过成渝双城文化共建,也可以放在他们那边去,也是自己的愿望,也希望很多同志的雕塑可以得到实际的落地,如果放到其他的地方或者放到其他公共的空间,对这些作品的呈现和人们生活的交互也会产生很大的互动。石富 《近现代时期支持中国西南地区建设的国际友人系列雕塑之伊莎白》 雕塑 尺寸可变 2023年王跃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十分感谢这一次文旅委、文联、重庆美术馆举办的“历史记忆·时代新象”展览,可以让我这几年申报的主题性创作得以集中的呈现。我拿到第一个国家级的资助,就是2017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那时候我并没有为了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而去挖掘题材,我从2010到2020年这十年一直关注大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个题材,我画了一幅大凉山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合在一起的作品,拿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青年资助项目,基金比较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在一些选题上面没有过多的主题性的牵绊。到了2020年,我的视角就转移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觉得艺术家应该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去挖掘题材,所以哪里有什么事件我马上就去关注,像一个记者一样去挖掘新的题材,所以在随后,我又申报了重庆文联项目,在2021建党百年的时候,成渝号3月份从重庆西永始发,这样一个事件让我捕捉到了,我就创作了一张《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重庆美术作品展出中获奖并被重庆美术馆收藏了。在2023年的时候又关注到农业题材,重庆是中国马铃薯十大产地之一,洋芋比较有名,2020年的时候直播带货比较兴盛,我就画了一张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创作,这张创作引发了我对新农业新农人的题材进行挖掘,在2023年的时候拿到了中国文联的资助项目。主题性美术创作给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创作资助,也激励我们去创作,让我们不断地去挖掘题材,不断地去寻找自己。王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中国画 220x180cm 2017年胡焱 新文艺群体参展艺术家我从三点讲一下感受,首先是我这张画的创作背景,2016年之前我一直创作城市山水画,当时的题目叫城市山水的创新,绿色生态家园的创建,为什么中国文联批准了这个大项目,因为这样的形式很新,我在创作中强调绿色生态,试图把城市的时代面貌表达出来。除了我的作品以外,唐德福老师的作品画的是农村题材的新面貌,只是我们题材不一样,我画的是当前城市山水现代的面貌,他画的是老街的新面貌,因此,要获得中国文联、国家艺术基金等资助,我觉得作品要能体现时代的风貌,现实生活中有山有水有城市有立交有铁路,但更多的是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艺术家一定要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涵。我是新文艺群体,早期的时候我和彭石两个当时都没有收入来源,但是我们也没有去找工作,我们又很热爱艺术,当时就参加中国美协的展览,因为有奖金,有收藏,作品不大,我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都是两张四尺的画,比较小,被收藏的都是六尺的作品,因为当时的内容形式和其他的还是不一样。重庆美术馆策划的这个展览我觉得很感动,艺术家作品能这样呈现出来,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动力。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单位对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实实在在的给予支持,比如这次展览装裱等很多的事情都是美术馆黄丽丽老师,还有高冠峰主任他们整个团队帮我们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我们就把这里当成我的家了,非常开心。谢谢文联帮我把作品推上去,谢谢王馆长、唐馆长,谢谢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丽丽,还有美术馆所有的工作人员,真的非常感谢,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相信有更多像我这样的新文艺群体能够继续坚持创作好的作品。的确我们需要支持,有时候我们能在外面做一些展览和交流,但和美术馆、文联的支持不一样,这是一种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胡焱 《写生日志》 中国画 136cm.136cm 2016年黄丽丽 本次展览青年策展人各位艺术家的精彩发言,使我受益匪浅,我是第一次作为策展人策划展览,这要感谢领导的信任、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老师、艺术家的支持。我简单谈一下此次学术邀请展的相关情况。首先,我谈一谈举办这次展览的缘起。去年重庆美术馆就对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今年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这次展览是在对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进行了全面调研的基础之上筹备策划的,展览能如期举办还得感谢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文联领导的重视和重庆市美协、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的承办支持,以及馆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其次,我谈一下这次展览的主题。此次展览以“历史记忆·时代新象”为题,是为了传达两重涵意:其一,作品对历史记忆的建构。这次展览作品主要以重庆历史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文明进程为内容,通过创造绘画的造型形象来镌刻这种历史的审美记忆。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作品中的历史叙事有尊重历史客观性的一面,但更多体现了艺术家的创新想象与自我判断,带有明显的个体叙事特征,艺术家从个体对历史认知的独特角度赋予这些作品以新的意义。其二,作品展现新时代美术作品的时代气质。作品紧贴当代社会和时代生活,反映着当代艺术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既有对美丽山城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重庆城市发展变迁的展现,更有对人民大众美好生活变化的记录,艺术家自觉地把当今时代表现方式与审美观念融入创作之中,突显出新时代美术作品的时代特征和精神。第三,我谈一下此次展览的内容和结构。此次共邀请到了在重庆工作生活的老、中、青三代近100位艺术家十年来创作的132件(组)作品参展。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美术类)、中国文联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重庆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美术类)”,每个部分又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连环画、综合材料等各个艺术门类。每个单元按获得资助的时间顺序进行展出,主要是想把不同类别的资助项目资助情况和成果清晰地呈现给观众。昨天市美协副主席魏东秘书长还对我们说,我们这个展览是重庆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十年总结性的展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续也将想办法支持我们出版画册或者是文献集。所以后续我这边可能还会联系各位老师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还会不断地打扰到各位老师,请老师们能继续支持,谢谢大家!郑翔懿 新文艺群体参展艺术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已经有3年了,我谈谈自己对主题性创作的理解。川美的国画系是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的,研究生期间我跟随导师黄山教授参与了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我那幅作品从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几个部分,展现了新时代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渝地区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小时候我生活在成都,到重庆也有十年了,我的作品也取材于巴渝地区的茶馆文化。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这五年时间,我基本上研究的都是茶馆题材,我认为茶馆就是我的生活,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生活,也是我想用我的画笔来记录下这个时代,来记录下巴渝地区的生活。这个作品是一个系列,一共有四张,2020年获得了重庆市的文艺资助项目,获得这个项目以后,我觉得这个项目是为我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重庆市文艺项目的资助基础上申请了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创作项目。我特别感谢重庆市文旅委、市文联给予了支持,让我们青年艺术家有这样的平台,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肯定,后续有更多的想法去够到更高的平台,包括这一次全国美展,我也是以这一系列的作品其中一件入选,特别感谢重庆市美协让我顺利的把作品推到全国去,特别感谢重庆市给我们的平台,也希望今后我在主题性这一块会有更多的创作,谢谢。郑翔懿 《锦城春和煦》中国画 240×200cm 2020年刘凯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壁画专业的老师刘凯,首先表示一个感谢,这次我有41件单幅作品,该怎么展览,策展人黄丽丽老师说只需要排序就可以了,我今天看到整体的展览面貌感觉非常的受宠若惊,我觉得能得到美术馆、上级单位及大家的认可,我表示特别的感谢。我想提两点:第一,我们重庆本土的主题创作能否有项目,我觉得我们的上级单位,从重庆市委宣传部到文旅委、文联等相关的职能部门行政单位,史学专家能否列一些名册,最后由艺术家投标创作,真正形成一整套属于重庆的主题美术创作的项目工程,虽然很大很难,但我觉得做了以后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国家级市级文艺资助创作成果完成后,我们可以去巡展,使这些作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的作品表现新时代,讴歌人民,为人民而画,美术馆是很重要的一个展示平台,这些作品是否还可以走出美术馆,走入公共空间,现在数字时代、数字艺术的天下,我们也可以在公交站,或者是通过社交平台或者是公共空间的一些屏幕等方式,把我们文艺资助的作品进行充分展示。现在回想起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在做主题创作,后期画了《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一带一路的主题。疫情期间,我也画了一张《英雄出征》,是重庆市文艺资助项目,表现的重医附一院他们抗疫去武汉,画了一副长卷,后来被重医附一院给收藏了。随后中宣部有一个项目《数风流人物主题绘本》,我画了21张蓝天野,在6号厅一共21张,这个绘本是面向全国中小学传播的类似于教材的书籍,我是非常重视的,《蓝天野》这个项目还非常坎坷,我实在不敢拿出来展览,因为我们的书没有印刷,所以在结项的时候我还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也十分感谢文联邓老师还有相关的老师为我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案,各位老师看到我的画的时候,我相信它还是可以的。最近我也在为中科院画有关科学家精神的一个主题绘本。今天有老师说我在画中国画,也在搞油画,甚至还在搞综合材料。我觉得艺术是多元的,不应该限定在某一种材料里,当然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个性,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真正把人们为国家努力奋斗的这一面给表现出来。我希望重庆的主题创作能走出去,真正的把艺术家背后默默的一些努力展现在大众面前,让大众也看到艺术家们真正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刘凯 《凿空之旅》纸本重彩 30×100cm×10幅 2019年杨涪林 重庆市九龙坡区美协主席大家下午好!对我来讲我收益不小,通过展览看到有很多新的别开生面的方方面面的一些成就成果。文艺资助项目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外,更重要是心理上的一种肯定,无形之中把艺术家自觉性发挥出来,成倍的增长他的胆量,然后就出现了诸多的各种作品的呈现,我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我本人也得到不止一次的资助,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还叫重庆国画院,我主动的去考虑三峡大坝,顶着寒风,过了年初三同画院的几位画家,怀里揣着证明到那个地方去采风,然后就去画速写、照相搜集素材,最后就凭着一种干劲画一张出来,就是一种劳动场面,一种情绪,因为场面太感人了。通过那张画我也得到了回报,因为那张画派上了很多地方的用场,包括上次改革40年成果展的时候,美术馆通知点名了那张画。2004年跟北京画家搞出来的一个展览,还出了画册,重庆日报都登过,登了三四张,我那张画位列其中。我有一种感受,其实关注生活也是我一直的趋势,从知青以来就是这样的,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种自觉性,也是人生的一种领悟,这种领悟还是要有一种激发的条件是更好的,比如像文艺资助这样的方式就非常好。比如蔡循生先生的作品《维和部队在非洲》,上了年纪的人对新生的东西远不及年轻人的敏感度,但上了年纪的人有一种生活积累,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我觉得作为艺术精神很可贵,世界上很多大师们很多都是靠着这样的精神在活着在创作。另外我是很关注年轻人的,比如郑翔懿的画,我很吃惊,她一个小姑娘的样子,大一大二的感觉,我才知道今年的全国美展上她的两张画已经被入选了,而且文艺资助这张画还是另一张画,是一个茶馆的序列;比如刘凯,他是九龙坡区美协的成员,刘凯这个年轻老师人很好,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一点都不晓得,今天真是刮目相看,整个房间里都是他的作品,而且他有他的“打法”,也是属于年轻一代才想得到,而且很奏效,在短期内就出现效果,比如《蓝天野》那一套连环画,从材料到具体画的过程当中都不一样,很让人产生很深的印象。另外,一个地方要对内对外宣传的话,特色最重要,也就是你重庆的具体形象,在我可能的情况下,我都还要努力一下。感谢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把这个展览推出来,而且展示效果很好,展期一个月时间,这个考虑得很周到,这种展览其实要大量的观众来看,不止是美术爱好者,更应该关心老百姓来参观我们的展览。杨涪林 《盖碗茶》 中国画 180×192cm 2019年张远华 重庆画院签约创作员 参展艺术家首先感谢画院领导和策展人黄丽丽,我当时的画还没有裱,拿过来你们很快就裱好了。我的作品是历史题材,是2018年的连环画展览,《墨子》墨家思想,现在战乱造成的伤害很大,墨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战争,我自己很喜欢墨子,而且墨子在2000多年前身体力行走了十天十夜走到楚国,去劝楚王不要去攻打弱小的宋国,而且他成功了,他自己和楚王手下的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所以楚王后来放弃了攻打宋国。还有墨子制造的木鸢,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发明。在当今中国,现在国家已经强盛起来了,强调这种文化自信,墨家学者重新被唤醒了,所以我画了《墨子》这样一套作品,比较简洁便于大家理解。我是学医出生,现在画院邀请我来,我也愿意把创作搞好,2025年的中国艺术节我也在努力的创作,我觉得要把我们的文化自信加强起来,愿意在画院领导的指导下创作作品。张远华、蒋才 《墨子》 连环画 47.5×27cm×8张 2018年李毅力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今天很亲切,我从2014年退休,我就在想退休了做什么,还是要画画,我原来版画做起很费力,一说搞版画还是不行,转一下,怎么转呢,当然原来我都是画人物,我肯定想画一下重庆,我觉得重庆太有意思了,很值得画。当然我这个版画本身就属于非典型版画,最早学院版画,后来83年就是农民版画,慢慢的我的版画风格变了,更多的是乡土绘画。总的来说,一直这么多年的版画都是以线造形,而不是传统版画的面、块、体,我退休了以后就想画画重庆,画重庆不在于一桥一路一山一水,而主要要表现重庆的精神,要表现重庆的风格和精神。在我原来用线造型的方法显然就不行了,更多是采用面的方法。这么大的版画,再用原来的方法肯定也不行,2米多,因为黑白版画可以上机器印,现在我这种套色也不行,现在我就用小版反映的方法,所以我就转到题材创作,随着我的创作方法都进行了革新,也算系列作品,这三张也算创作的主题,我想沿着这个一直走下去,谢谢大家!李毅力 《重庆大轰炸》 综合版画 101×235cm 2016年唐德福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副馆(院)长首先很感谢胡秘书长到现场聆听艺术家们的心声和创作感悟,也感谢各位艺术家各位老朋友来重庆美术馆参加这次学术活动,我从自己的三个角色来说一下今天这个活动,谈几点感受:第一,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谈,我从2014年就受到国家艺术基金、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重庆市文联资助项目等的资助,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所作为的艺术创作者,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管理者。这次展览是按照资助级别排序,所有参展作品全部都是原作,这个项目是基于原来我馆在研究策划部的张娜同志的成果,在她调研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再在这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之上由黄丽丽逐步地把这个项目落地呈现。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这几类资助项目十年总共是257件。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大概花了1千多万,这1千多万的作品总共分十年资助了以后,呈现在所有观众和艺术家面前。从展览的现场来看,我们能够看到这批作品面貌纷呈、个性突出、风格多样,推动了艺术创作的繁荣,推动了艺术家个人理想的落地实现。同时还能够把国家意志和个人理想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也呈现了这些作品完美的结项效果,并落地展陈在大家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各美其美逐步的达到了美美与共,个人与他人之美有机结合,实现理想当中的大同美,实际上就是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意志在美术创作这一方面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作为参与者的角度,结合到我们的一些组织工作上谈的思考和体会。第二,从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度,思考到刚才前面很多位老师谈到的内容,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文化产业链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组织者首先是在选题上,要把美术创作制定出它的方案和规划,可以做到跟国家的引导和方向相对应、相呼应,比如目前美术创作中人物画创作非常少,人物为主题的大型作品非常少。有国家气魄的大型山水风景画也非常少,像这种类型的创作就需要组织,创作有组织和没有组织区别是很大的,有组织就有保障,有恰当的选题,才能够结合到选题,进行自由或者是组织相结合的采风,接下来就可以凭着艺术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专心致志的进行创作。然后通过展览和巡展,向社会、人民呈现成果。关于宣传和推广,从美术馆这个角度,我们现在有杂志、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也有美术馆的分馆体系,各个区县美术馆与我们也建立了联盟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巡展的方式推广这批美术作品。2024年第四期《重庆美术》杂志我们也安排了这次展览相关的宣传和整个展览情况的刊载。此外,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能够得到主办、单位主管部门,包括关心我们美术创作的领导的支持,能够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政策的关怀下,能够把优秀的作品落户在什么地方,这也很重要。从美术创作的“公益产业链”上来讲,从选题、创作、展览、宣传、推广、发表、出版一直到后面的收藏甚至再进行一个滚动的宣传推广,这是我们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的艺术创作需要这种“公益产业链”。第三,从建议者角色来讲,今天胡秘书长也在,首先是希望把在座美术家们比较好的建议能够反馈到上级部门。个人建议在资助对象上能有几个版块:一是在重大题材,重庆的文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这些方面的关注度,在我们这个展览上美术家的关注度不是非常的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资助的话,要能够激励有非常强创作能力的成熟艺术家们花精力、花时间打造一件件的精品力作上来,任何一件精品创作一定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比如像建党百年美术工程,还是国家重大历史性题材美术工程,以及前面很多省市都做了的地域重大题材美术工程项目,像这类是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单凭艺术家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很大,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精品力作的体量,这些作品动则三到五年,艺术家靠艺术作品来养活自己,如果单纯为了某个主题和情怀,三到五年时间只能不吃不喝,也就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精品力作。第二个思考,在符合文艺方针政策的情况下,青年美术家和新人也非常需要关注,青年美术家虽然年轻,但艺术成果不一定弱,有些青年艺术家创作成果非常突出,也需要资助扶持,根本原因还是青年人才的成长,也是需要组织保障和经济保障的,如果抛开经济保障来谈情怀,这个事情是不可能长久的。另外,对于新人来讲也需要关照。资助对象上面,我目前所想到的,可以分批次、分档次、分层级来资助,比如国家有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国家重大题材的扶持,现在有很多区县的文旅委和区县的宣传部他们都在进行区一级的文艺资助。最后资助的目的,也非常重要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实际上已经花费了近千万的资金投入到这批资助作品上,我们艺术家慢慢也在资助过程当中成长起来了,但资助目的开始就只是为了打消美术家们的顾虑,在资助金额上也投入相对有限,但相对整体来说,是已经花了大体量的资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下一步还可以继续推进,是不是能够做一做主管部门和市级部门的工作,能够在这一批资助项目里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能落到相应的馆藏里面,我们美术馆也好,还是区一级的美术馆也好,就是一定要有落处,如果只考虑资助不考虑落处的话,那美术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艺术家的作品放在自己手里缺点很多,艺术家自己保管和机构保管是不一样的。但目前我们美术馆运行经费也相当的少,一年的收藏经费捉襟见肘,要想大体量的做这个事几乎不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胡秘书长能反映一下这样的诉求,把愿望表达给相关主管部门和市一级领导,能够关心、关注和关怀付出真心努力创作的美术家。其实国有资金已经把大部分的钱花出来了用在这批作品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花少部分的钱,艺术家们“半卖半送”也好,讲情怀也有,最后能让优秀作品交给国家专业机构发挥作用。唐德福 《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145×360cm 2014年胡启华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文艺工作部主任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谈三句话:感谢、感慨、感动。首先是非常感谢重庆美术馆以及在座各位美术家多年对市文联工作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对文艺部的工作,对我们在具体负责文艺扶持这一块的支持和理解。第二、感慨。刚才在座的15位美术家满怀深情的谈到自己的创作感悟心得体会,也做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令我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你们的发言对市文联特别是文艺工作部做好今后的工作有很多启发。第三、感动。今后市文联特别是文艺部,因为在具体做这项工作,将认真梳理今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方面向市文联领导汇报,向上级部门包括中国文联还有市委宣传部反映,同时我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主题文艺扶持工作,来助力大家创作更多更好的渝派的精品力作,助力攀峰登顶,助推新时代文化强市精神。我就简单说这些,谢谢大家!王发荣:由于时间关系,“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创作交流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展览现场(内容有删减,如认为删减影响了发言者本意表达,请联系更正。)查看更多09
2024.10
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1-6号厅主办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 二、中国文联(美术类)作品展示 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转角》 中国画 46×68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滨江小景》 中国画138×7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河边》中国画 60×9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假期》 中国画 90×9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旅途-遇见》 中国画56×68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在路上》中国画 138×7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新居》 中国画 70cm×138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小镇故事》 中国画 138×7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海边清风》 中国画 70×138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城市夜色》 中国画 50×20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城郊风景 》中国画 50×20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滨江景致 》 中国画 200×5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夜曲 》 中国画 中国画 50×20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城市立交 》 中国画 50×200cm 2016年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之《润春》 中国画 50×200cm 2016年胡焱 《写生日志》 中国画 136cm胡焱 《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与实践--绿色生态家园的构建》系列《人间好时节之依依家园 》 中国画 70×1410cm 2016年周宗凯、布志国、罗昭霞 《红色盛宴—人民意志共谱新中国历时华章(节选)》 版画 180×100cm 2018年王跃 《新农具·新农活·新农人系列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 220cmx200cm x3幅 2023年查看更多09
2024.10
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作品展示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1-6号厅主办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 作品展示重庆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美术类)作品展示 裴天林 《不屈的民族》组画彭石 《巴山渝水之三月天》 中国画 240×124cm 2015年张杰 《山城百姓组画——空巢记》 油画 100×80cm×2幅 2017年唐德福 《春喜巴山》 纸本设色 145×1020cm 2017年张杰油画 《追梦人》之三 油画 150×130cm 2018年张春新 《重庆谈判结硕果——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中国画 205×410cm 2019年刘强 《实业救国—记爱国实业家卢作孚》 雕塑 200×80×160cm 2021年张宏伟 《路桥人》 油画 195×160cm 2021年张冀山 《红色记忆系列》 中国画 200×200cm×2幅 2021年熊鹏程 《岁月长山河壮》 插画 200×40cm 2021年黄丹 《嘉陵新岸》 布面综合材料 190×150cm 2021年王跃 《双城记·双循环》又名(《成渝新干线》) 中国画 125×220cm 2021年张俊德 《窑洞对》 雕塑 100×60×45cm 2021年王岚岚 《成长的摇篮——延安保育院纪事》 布面综合材料 160×120cm 2021年王朝刚 《春天已悄悄来临》 布面油画 230×190cm 2021年贾高东 《少年壮志出武陵》 中国画 175×200cm 2021年尹代波 《百花齐放》 雕塑 50×35×36cm 2021年邹积平 《人民的兵系列——攀爬训练》 布面油画 190×138cm 2022年赵晓东 《社戏》 布面油画 200×196cm 2022年漆晓勇 《美丽风门垭·脱贫纪事》 油画 180×190cm 2022年刘凯 《不做小演员——蓝天野》系列 纸本设色 95×140cm×4幅 2022年陈刚 《山城黎明》 雕塑 高1.3米 2022年彭汉钦 《喜宴》 雕塑 32cm×15×12cm 2022年李毅力 《离天三尺三》 版画 150×75cm 2022年王跃 《科教之光——沙坪学灯》 中国画 240×200cm 2022年刘强 《党的好战士》 雕塑 120×50×90cm 2022年李杰 《青春印迹》 纸本工笔 200×160 cm 2022年周顺恺 《谋篇——邓小平与重庆文艺界代表人士》 97×180cm 中国画 2023年陈刚等 《战山火保家园》 系列作品之《十万火急》 雕塑 160×50×50cm 陈刚等 《战山火保家园》 系列作品之《油锯开路》 雕塑 130×50×90cm 彭汉钦 《千年美丽》 雕塑 198×92×98cm 2023年张俊德 《奔向致富路》 雕塑 80×60×55cm 2023年李东仁 《凝聚》 油画 200×240cm 2023年陈彦百 《永远的军魂》 布面油画 200×150cm 2022年赵青 《橘子树下》 布面油画 175×210cm 2023年高晨栋 《美好盛会》 壁画 450×150cm 2023年施宇宏 《早市》 油画 160×140cm 2023年解丹 《重读授时图系列》 版画 110×90cm ×2幅 2023年耿杉 《时代江山之巫峡朝晖》 中国画 220×124cm 2023年梁洁 《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布面油画 200×200cm 2023年石富 《近现代时期支持中国西南地区建设的国际友人系列雕塑之伊莎白》 雕塑 尺寸可变 2023年查看更多09
2024.10
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作品展示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1-6号厅主办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作品展示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作品展示彭伟 《而立之年》 版画 120x80cm 2015年王世明 《岁寒三友》 中国画 170×145cm 2015年周顺恺 《告别三峡》 中国画 226×192cm 2015年《黄桷坪后街印象》 中国画 唐德福 600×145cm 2015年刘强 《重庆力量》 雕塑 200cm×45cm×80cm 2015年陈刚 《1938年秋》 雕塑 190×90×60cm 2015年谢光跃 《重庆·重庆No.1》 布面油彩 50×200cm 2015年王海鸥《胜利之路组画》 油画 180cm×170cm×3幅 2015年蔡循生 《1938.宜昌大撤退》 布面油画 90×180cm 2015年李犁 《洛川会议》 油画520 ×220cm 2015年漆晓勇 《某年某月某日冬·重庆“特园”》 油画 150×120cm 2015年李毅力 《历史的天空》 版画 145×108cm 2015年陈树中《抗战第一枪·1931东北江桥抗战》 布面油彩 240×480cm 2015年张春新 《国殇》 中国画 240×240cm 2016年王世明 《青石滩.1997三峡大移民》 中国画 200×500cm 2016年李龙燕 《童子闹春》 年画 180×160cm 2016年《三月 》邓建强 中国画 240×200cm崔毅 《移民小青》 布面油彩 150 × 180cm 2016年蔡循生、朱志斌 《和平使命》 布画油画 180×135cm 2016年李毅力 《重庆大轰炸》 综合版画 101×235cm 2016年肖力 《忘却的纪念》 综合版画 200×90cm 2016年徐亮 《战歌——抗战中的刘雪庵》 雕塑 120×45×43cm刘强 《中国梦——文学筑》 雕塑 80cm×60cm×200cm 2016年朱晓丽 《旧城新市》 中国画 600cm×34cm 2016年孟福伟 《农家乐》 雕塑 100×120×80cm 2017年邓建强 《巴山秋意图》 中国画 220×180cm 2017年李月林 《石头记》组画 纸本重彩 190×42cm×4幅 2017年黄山 黄丹 《茶馆系列之二》 布面综合材料 130×90cm 2017年《战争记忆(一)》 布面油画 1.8x1.7m 创作于2016年《战争记忆(二)》 布面油画 1.8x1.7m 创作于2018年《战争记忆(三)》 布面油画 1.8x1.7m 创作于2018年赵晓东 《采采珍蔬·满满菜篮》 布面油画 200×200㎝×3幅 2018年张朤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国学大师王国维》雕塑 100×26×18cm 2018年马一丹 《嘉陵江上》 油画 220 ×530cm 2018年张远华、蒋才 《墨子》 连环画 47.5×27cm×8张 2018年《不辱使命》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大月氏国》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8年《进宫议事》刘凯 27×46cm 纸本铅笔 2018年《离城相送》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礼遇大宛》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漫漫西行》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水塘遇袭》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匈奴大营》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7年《远送他乡》刘凯 27×46cm 纸本铅笔 2018年《远眺河西》刘凯 27×80cm 纸本铅笔 2018年畅达腾飞之城·重庆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2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3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4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5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6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7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8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9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畅达腾飞之城·重庆10 连环画(6届青年美展 余都)贾高东 《民间音乐人组画》 中国画 98×180cm×3幅 2018年傅吉鸿 《赤甲峰》 中国画 218×77cm 2019年刘强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雕塑 200cm×75cm×125 cm 2019年杨涪林 《盖碗茶》 中国画 180×192cm 2019年《盖碗茶》杨涪林 180x192cm 2019彭洪兵 《城市印象之六十一·筑梦》 布面油画 160×120cm 2019年梁昌华 《欢歌笑语》 版画 180×100cm 2019年沈小虞、樊青山、邓洁 《律动的都市》 综合材料绘画 120×200cm×3 幅 2019年陈刚 《折叠城市》 雕塑 150×170×150cm 2019年蒋昌胜 《穿越》 油画 150×150cm 2019年黄剑武 《人文重庆——大美山城系列组画》 综合绘画 120×180cm 2019年毛艳阳 《烈火青春》 布面油画 190×190cm 2019年余都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记事》 连环画 30×40cm×10张 2019年陈彦百 《暖阳下》 布面油画 185×185cm 2020年翁凯旋、刘影 《决战前夜——记火神山医院建设》 油画 100×360cm 2020年赵晓东 《公元2020——众志成城》 布面油画330×200㎝ 2020年李英武、周渝、于波 《先驱》 版画 205×185cm 2020年高晨栋 《历史记忆——遵义会议》 水彩综合 200×70cm 2020年邹积平 《向前!向前!》 布面油画 190 ×158cm 2020年葛平伟 《团结》 雕塑 150×150×150cm 2020 年漆晓勇 《黄河颂》 油画 160×170cm 2021年李月林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纸本重彩 218×176cm 2021年查看更多09
2024.10
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作品展示
展览时间2024年9月26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1-6号厅主办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作品展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美术类)作品展示《两亩地》,毛艳阳 ,180×150cm,布面油画,2015年作。《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唐德福 145X360CM《绘画独生一代的自我完善之自言失语》 作者:刘大明 材料:布面油画 尺寸:200X180cm《不尽江天万古流》 34.3x1370cm 纸本水墨 傅吉鸿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冷龙岭上的新蛟龙》 中国画纸本 250cmx512cm《渝州细雨》张春新 中国画 240x240cm 2016年《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唐德福 145X360cm陈树中《野草滩,冰雪之旅》(又名《农民》)(布面·油彩)228x213cm《永远的记忆——三峡移民》石版画 180x100cm 2017唐满文《备忘录之彼岸计划》69cm×120cm 铜版画 2017王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20x180cm中国画2018年工艺美术+范易+《水影》3《结》木头 葛平伟 30×30×300cm 2014年《丝路▪夜》关健 194x180cm 中国画 2018《中国孩子之湘西情组合之一》 石富 雕塑 尺寸可变 2018年《凿空之旅》刘凯-30×100cm×10幅 纸本重彩 2019年《漆皮成型工艺创作》陈静 工艺美术 尺寸可变《“澹然无极”--陶瓷与玻璃结合生活器物创作》 彭科星 工艺美术 60x120cm 2019年廖代扬-红房子-240x200cm-中国画-2021张杰 油画《城市梦》600X200cm《汶川·汶川》康宁 版画 200cmx180cm 2022年郑翔懿《锦城春和煦》240x200cm 中国画 2021年(可展出,未装裱)彭汉钦-大山大水-树脂着色,雕塑尺寸:长1.69米、宽:0.45米、高0《最前线--2021河南救灾记实录》 杨洲 雕塑 20×9×8cm《中国三峡——大漆屏风》 陈思宇 漆画 200x200cm 2022年系列李月林-中国画《绿水青山》-585x235cm-纸本重彩-2022-2023《新变量——传统绣片在数字织造下的跨界创新》 罗杰 服装 高175cm 2022年《走出悬崖村走向新天地》刁伟 雕塑 195×115× 192cm赵青《大山的节日》(组画) 油画175X210cmX4幅 2024年《美丽新疆—大巴扎》 苏小林 雕塑 120cmX75cmX80cm耿德法《捕·生息》150x300cm 布面油画 2023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