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
2025年8月19日——9月7日
展览地点
重庆美术馆2-5号厅
主办单位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总策划
王发荣、唐德福
策展人
李小溪 、余乐
展览协调
母旭艮、耿方龙、阳浩宇
展品组织
王岚岚、孟瑞智
视觉设计
刘沛
研究成果组织
梁昌华、蔡峰、祝殿超、张娜、黄丽丽
公教活动
蒋才、万小怡、张蕾
媒体宣传
高冠峰、梅晓晶、伍欣
展览摄影
杨鉴
前 言
巴渝层峦翠影重重,镌刻着重庆画院四秩笔墨的风骨;两江交汇涛声阵阵,激荡着重庆美术文脉赓续的坚守。
1981年,重庆国画院在渝州宾馆成立,她迎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应运而生,凝聚起重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力量,重庆画院的发展历程镌刻着重庆时代印记与艺术探索精神的篇章。2006年,重庆画院在重庆国画院的基础上挂牌成立,成为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理论研究等多画种、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机构。重庆画院将关注视野拓展至当代艺术的多元生态,紧密贴合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开启了全新艺术征程。2013年,重庆美术馆的成立,更是将重庆画院的艺术探索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以 “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的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研究、典藏与公共教育的协同发展。
此次 “笔底风华——重庆画院学术成果展”,是对重庆画院近年来艺术实践与学术积淀的集中呈现。从重庆画院建院先贤在战火中的坚守,到当代重庆画院艺术家观照现实、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不懈追求,我们始终以“出人才、出作品、出研究成果”为炬火,点亮重庆画院的艺术征程。此次展览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理念,不仅是重庆画院艺术家技法的展演,更是他们将对巴渝人文的深情凝视,化为身份认同、族群记忆的真切写照。
展览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城独特的地貌,用光影变幻描绘重庆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有的作品则捕捉重庆人民生活的生动瞬间与少数民族风情,展现出这座城市火热的生命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与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理论研究方面,重庆画院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重庆画院的理论研究员围绕艺术创作实践、地域美术史梳理、当代艺术思潮等课题深入钻研,产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度与前瞻性的学术成果。这些理论文献为重庆画院的艺术创作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以人民性为底色、以创新为引擎再创佳作。
笔底风华,烂若舒锦。期待重庆画院承续以笔记录时代的使命,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媒,将巴渝大地的人文脉络、城市变迁与生活万象凝练成册,更希望观者能在此感受到重庆画院的艺术魅力与学术担当,共同见证重庆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展艺术家
王发荣 唐德福 蒋才 梁昌华 王岚岚 高冠峰 祝殿超 宗涛 陈起 孟瑞智
参展研究人员
蔡峰 李小溪 张娜 张帆 李晶 黄丽丽 刘前凤 耿方龙 陈超 余乐 余美瑾
部分作品欣赏


王发荣 《众志成城》 248×145cm 中国画 2022年


唐德福 《金色童年》 238×193cm 中国画 2019年


蒋才《金色下庄村》240×185cm 中国画 2022年


梁昌华 《逐浪》113×168cm 版画 2023年


王岚岚 《成长的摇篮——延安保育院纪事》 160×120cm 综合材料 2019年


高冠峰 《民族瑰宝之水墨梨园》180×145cm 中国画 2020年


祝殿超 《月出》 192×101cm 中国画 2019年


宗涛 《扣件》雕塑系列 80×90×60cm 不锈钢 2008年


陈起 《武陵清华》 200×230cm 中国画 2018年


孟瑞智 《岜沙之春》 120×240cm 中国画 2019年
图文:李小溪 余乐 耿方龙
发布:伍欣
一审:高冠峰
审定:唐德福
签发:王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