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
2025年7月29日—8月17日
展览地点
重庆美术馆1-5号厅
主办单位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设计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重庆外事外语学院艺术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总策划
王发荣、唐德福
策展人
余乐
展览协调
母旭艮、李小溪、阳浩宇、耿方龙、邵燕秋、董睿
视觉设计
刘沛
媒体宣传
高冠峰、张娜、伍欣
展览摄影
杨鉴
前 言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周行己《送友人东归》
宋代学者周行己以诗性哲思诠释了不同路径的探索者在各自的领域深耕不辍,终将在精神维度上达成共识与共鸣的理想境界。艺术的本质也不在于创作路径的趋同——值此2025年毕业季,我们将重庆市内十所高校美术类专业学子的150余件优秀毕业创作汇集展出。当这些承载着不同院校学术积淀的作品并置,就已超越个体创作的范畴,成为重庆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的一次系统性呈现。作品中有对传统文化的转译、对景观视野的多重探索、也有对现代社会的观念思考。无一不展现了青年学子在图式语言、材料选择、叙事策略上的多元创新与路径探寻。他们以各自的艺术语言对话时代,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共同描绘出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精神图谱。
十所院校共同扎根于巴渝艺术文化沃土,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创作观念相互碰撞,虽“道不同”但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院校都引领着学子们走向对艺术本质的探寻,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展览构建了重庆当下美术教育现场的新兴对话场域。这既是对区域美术教育体系的学术展现,亦是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艺术教育的使命,在于培育兼具个性锋芒与共性认同的创作主体。愿学子们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因曾同在重庆求学、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而心意相通。期待展览能引发观者对艺术教育的“差异性与共同性”“地方性与时代性”的深层思考,更期待重庆美术教育事业能在“美美与共”的格局中,书写“千里同风”的时代教育新篇。
图文:余乐
发布:伍欣
一审:母旭艮
二审:高冠峰
审定:唐德福
签发:王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