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丹心本一——余本艺术展”(重庆站)
2024-03-01
网络宣传文件 -1

 

主办单位: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岭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4年3月6日——4月7日

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4-6号厅

 

前言

“丹心本一——余本艺术展”是以华侨华人文化发展为探索研究题材的重要展览。余本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他的艺术历程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展览汇集了余本先生各时期的代表作品175件,作品创作时间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跨越近50年,其中不仅有数十件余本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品,还有他寓居香港期间所绘的港岛风情,以及大量回国后于岭南、长江及东北地区的写生作品,基本上涵盖了他每个重要的艺术阶段。

余本(1905-1995),江门台山人,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北美的油画家,香港西画先驱,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地重要的“归侨画家”,他归国后主要在广东画院工作并曾担任副院长一职,为广东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余本先生的人生具有典型的华侨华人移民特征,年少时跟随族人远涉重洋外出谋生,出洋后并不以贫困而丧志,秉承先辈勤劳,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他克服人生的种种困难在加拿大温尼伯美术学校与多伦多安大略省艺术学院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教育。余本在艺术风格的吸收借鉴上从不设限,现实主义的米勒、库尔贝等诸位大家,印象主义的莫奈、雷诺阿等色彩大师,现代主义的塞尚、马蒂斯等艺术天才都成为他的营养宝库,孜孜汲汲,勤勉不懈。但他始终诚恳地关注社会现实,画笔纯朴真挚地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现实,创作了反映海外华工生活的代表作《东方音乐》(后改名为《奏出人间的心酸》,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世纪30年代中期,余本学成后回到华侨移民网络链条的中转地——香港,从事创作及授徒,被誉为香港“画坛三杰”之一,对香港西洋画的开创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6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余本先生怀着赤子丹心,举家回到广州定居。自20世纪50年代始,余本先生壮游南北,从风景写生入手,进行油画本土化探索,开辟新境界。风景从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始终内蕴着人文关照,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图景。以加拿大本土风景创作为特色的“七人画派”艺术家与余本的求学生涯曾有过人事轨迹的交叉,这些位于欧洲艺术中心辐射边缘地带的加拿大艺术家在探索中感悟到,艺术的主题和内容,以及艺术所选择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展现一个新的国家与人民的面貌、精神和气质。余本的创作探索在此时似乎与“七人画派”产生了精神交流,包括强烈的外光色彩表达、显著的装饰性形式确立愿望,本土风景主题意涵的探索表达等。他努力思索并试图寻找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表达祖国的山河面貌,创作出如《金色的农田》《小兴安岭气象站》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以“现代机械化”为形式美的,表现“工业化图景”的现实主义风景写生作品。将中国传统的装饰性美术语言与水库、电网、电动交通和大面积机器耕作等新田野的面貌结合起来,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60年代后他的现实主义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突破,自成一家。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巡展,继续缅怀这位20世纪广东绘画大家,重温20世纪广东美术的探索与发展历程,同时不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东莞与重庆两地文化交流及艺术建设,共同推动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

岭南美术馆

2024年3月

 

作品欣赏

画家冯钢百像 1934 油彩布本 114x83cm
画家冯钢百像 1934 油彩布本 114x83cm
生鱼 1970 油彩板本 36x46cm
生鱼 1970 油彩板本 36x46cm
纤夫 1938 油彩布本 86x127cm  中国美术馆收藏(复制品)
纤夫 1938 油彩布本 86x127cm  中国美术馆收藏(复制品)
新会大会堂 广东 1974 油彩纸本 28x39cm
新会大会堂 广东 1974 油彩纸本 28x39cm
星湖小景 广东 1966 油彩纸本 29x38cm
星湖小景 广东 1966 油彩纸本 29x38cm
延安宝塔山(二) 1976 油彩纸  27x39 cm
延安宝塔山(二) 1976 油彩纸  27x39 cm
扬帆出海 香港 1951 油彩布本 64cmx76cm
扬帆出海 香港 1951 油彩布本 64cmx76cm
月琴 加拿大 1931 油彩布本 51cmx61cm(复制品)
月琴 加拿大 1931 油彩布本 51cmx61cm(复制品)
紫禁城 1965 油彩纸本 28x38cm
紫禁城 1965 油彩纸本 28x38cm
奏出人间的辛酸 1931 油彩布本 69x72cm 中国美术馆收藏(复制品)
奏出人间的辛酸 1931 油彩布本 69x72cm 中国美术馆收藏(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