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系列展包含“启航新征程重庆画院艺术家作品展巡展”和“‘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两个主题展览,后者曾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 前 言 重庆画坛德高望重的前辈:刘一层、刘国枢、傅若芸、刁焕文(刁蓬)、邓云烟、李健英六位艺术家在重庆美术馆联袂举办画展。刘国枢,送饭,100×120cm,1953年,油画 刁焕文(刁蓬)(1921—2023) 刁蓬武昌艺专求学时期照片 生于重庆江津罗坝。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负一楼、一楼、二楼展廊(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推动重庆画院艺术创作高品质发展,展现新时代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的新征程、新面貌、新气象,“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系列展览2023年度全国巡展”于2023年3月18日—4月16日至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巡展交流。此次系列展包含“启航新征程重庆画院艺术家作品展巡展”和“‘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两个主题展览,后者曾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这不仅是一次学术意义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渝陕两地文化的繁荣与共生,为推进两地文化艺术创作服务于人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推动渝陕两地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推广,亦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
重庆画坛德高望重的前辈:刘一层、刘国枢、傅若芸、刁焕文(刁蓬)、邓云烟、李健英六位艺术家在重庆美术馆联袂举办画展。这个展览展示了他们在漫长、蹉跎的岁月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创造。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们的青年时代是在同一所学校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开启了艺术的人生。对母校的怀念促成了这次展览的举办。
这所学校,就是1920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创办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也是继创办于1912年的上海美专和创办于1918年的北平艺专之后我国最早的三所现代高等艺术学校。1938年,抗日战争中,武昌艺专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校舍遭日寇炸毁,武汉失守。为了继续民族文化教育的事业,在校长唐义精先生的带领下,举校西迁,艰难辗转数月,最终借重庆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一块宝地,重新建校。居农舍,搭茅草房作画室、琴房,夜以松明为灯。但学校保持着严谨的办学作风。校长以人格治校,爱生如子。名师唐一禾、张肇铭、王道平、蒋治民等在艺术上有很高威望,对学生言传身教,吸引了很多川渝子弟和流亡青年来校学习。在那小小的山村中,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师生同舟共济,亲如家人。八年间,学校为日后的新中国培养了很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人才。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六位艺术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一层、刘国枢、邓云烟、傅若芸等先生受到唐一禾先生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在创作上多有建树,而且,他们作为川渝地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绘画学科的奠基人,又将这一思想与方法在创作与教学中发扬光大,深刻地影响了川渝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发展。刁蓬、李健英两位先生的中国画山水画,重视写生功力,师造化得心源,其实也深谙着现实主义艺术的意蕰。
此次展览以“烽火传薪、艺立百年”为题,以六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体现武昌艺专在艰难条件下忠实于民族文化教育的自强不息精神,印证了中国美术教育的一段历史。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当下尤为宝贵!
六位先生中有三位已逾百岁,仍思路清晰,精神矍铄,可喜可贺,人瑞之年,祝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我1941年出生在五十三梯,我的童年与六位先生同时生活在五十三梯,他们是我父亲的学生,如同我的兄、姐,更是我艺术上的前辈导师,向他们学习,祝展出成功!
“烽火传薪 艺立百年”武昌艺专六人美术作品与文献展
部分作品欣赏(按年龄排序)
刘一层(1913-1997)


刘一层武昌艺专求学时期照片
湖北大冶人
1936年考进武昌艺专半工半读,师承留法油画家唐一禾。
1941年毕业留校,先后任教于武昌艺专、蜀中美专、重庆艺专,
1952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擅长素描、油画,研习油画人物、花卉、静物,自成一格。
代表作有《高坑岩》《川西六月》等。
作品被西南大学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著述有《唐一禾的艺术道路》《教书育人之我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郭道正先生的油画》等。

刘一层,大磨滩瀑布,70×90cm ,1992年,油画
刘国枢(1919—)


1948年起任西南美专西画科主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副主任、终身教授。
擅长油画,早年代表作有《乞妇》《言婆》《流浪汉》等,
新中国成立陆续创作了《红军到川北》《飞夺泸定桥》《送饭》《县委书记》《解雇》《为了边疆人民的幸福》等一系列主题作品。
《红军到川北》《飞夺泸定桥》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刘国枢,送饭,100×120cm,1953年,油画
刁焕文(刁蓬)(1921—2023)


先后任教于江津白沙女子中学、聚奎中学、江津中学、江津师范学校。
擅长中国画,代表作品有《岭上红梅》《战场》《几江帆影》《石宝寨瑞雪》《四面山百景图》《三峡图卷》等。
出版有《刁蓬画集》《中国当代国画大家——刁焕文》等。

刁蓬,山村,86×45cm,1963年,中国画
傅若芸(1922—2015)


傅若芸武昌艺专求学时期照片
1949年后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现四川美术学院)从事油画、素描等科目教学工作,副教授。
擅长油画,代表作品有《荒山穿起花衣裳》《闹新春》《出院》
《周总理在红岩村》《弹足粮丰》《医务工作者下农村》《边寨童趣》《文黛肖像》《厨案上的鸡》等。

傅若芸,硕果,53×75cm,1989年,油画
邓云烟(1925—)


1986年退休后,先后受聘于重庆美术专科学校、重庆社会大学任副教务长兼美术系主任。
作品有《古刹之晨》《依山的小屋》《古城秋语》《小白菊花》《有香蕉的瓶花》等。
《依山的小屋》《古城秋语》等作品被重庆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邓云烟,金刚碑之春,60×55cm,2018年,油画
李健英(1925—2001)


1948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师承张肇铭等。
1972年后先后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重庆市五十五中学任教,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擅长山水画,代表作品有《瞿塘峡》《宁河深处》《峡江帆影》《深谷通幽》等。

李健英,巫峡烟云,90×40cm,1992年,中国画

巴渝风华四十载,澄怀传薪蕴丹青。重庆画院在时代风雨的洗礼中走过了整整四十多年。1981年12月,重庆国画院在重庆渝州宾馆成立;2006年,在重庆国画院的基础上增挂重庆画院牌子,由原来的单一国画向国、油、版、雕、理论研究在内的多画种转变,将画院关注的美术领域延伸至当代艺术的多元生态之中,从而真正实现画院的创作、研究与重庆城市文化的有机联动;2013年10月,重庆画院跨越了绘画领域,在重庆国画院和重庆画院的基础上成立重庆美术馆,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四十年来,伴随着时代印记、机构变迁和人员更迭,重庆国画院、重庆画院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回首经历的岁月,我们发现她的目标是明确的,足迹是清晰的,那就是:关注时下中国艺术的变革与创新,学习传统,反映时代,深入生活,出优秀人才,出精品力作,出研究成果。
40年来,重庆画院画家创作的多件作品入选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一百周年美术创作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建党10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画院作品展等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美术创作工程和美术大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及国际相关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协、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等国家和省级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圣马尼诺国家博物馆等国际机构收藏,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重庆市创作扶持计划、重庆青年优才、重庆市文学艺术奖、重庆艺术奖等奖项。
近年来,重庆画院艺术家创作出了一大批获得国际、国内广泛关注、广受好评的艺术精品,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好的成果,为重庆的美术事业发展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启航新征程,重庆画院将继续以推动巴渝美术为己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泛团结广大艺术家,努力加强与国内外艺术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次巡展,我们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以期在未来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同时,加强学术研究、普及传统文化、传播时代精神,用有温度、有情怀的艺术作品,为观众讲好中国故事、重庆故事,为梳理和建构巴渝地区美术史,繁荣美术事业,为培育新时代文明示范区,提供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提升重庆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邹丹,年年有余,23cmx135cmx2,1992年,中国画


周顺恺,东渡黄河,220cmx220cm,2021年,中国画


邓建强,文脉新语,240x200cm,2021年,中国画


庞茂琨,《苗女之二》,50x40cm,2022年,油画


傅榆翔, 不息的史诗,60cmx55cmx45cm,2019年,雕塑


朱澄,米点山水,146cm×62.5cm,综合材料


宗涛,盖碗茶,110cmx75cm,2015年,雕塑


陈起,武陵清华,230cmx200cm,2018年,中国画


王发荣,巫峡云烟,136cmx68cm,2022年,中国画


赵红,开卷有益,97cmx68cm,2018年,综合版画


梁昌华,欢歌笑语,193cmx93cm,2019年,版画


蒋才,加码,124cmx210cm,2012年,中国画


王岚岚,苹果熟了,160cm×120cm, 2021年,综合材料


唐德福,小马的快乐时光,200cmx145cm,2022年,中国画


高冠峰,民族瑰宝之水墨梨园,180cmx145cm,2020年,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