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宣咸(1927年浙江—2002年重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家、国画家与漫画家。
20世纪上半叶,由浙江到上海,是早期上海与浙江进步美术的代表之一,1949年后,西南大区美术与川渝美术的奠基人之一。
1946年,就读上海美专选科,以作品为武器投身进步美术;参与签署“美术工作者宣言”,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工作。作品入选当时的一系列进步美展,发表于各报刊。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西南。完成了解放重庆入城式领袖像的绘制。1950年,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协)重庆执委;参与筹备成立重庆市文联、重庆日报社;1953年,参与创办和领导了西南美术工作者协会;主持1949年后最早的重庆美术馆(夫子池展览馆)工作;担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重庆国画院顾问,重庆美专校长。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等,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美术》杂志与《人民日报》等作专题评论。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其中“朱宣咸艺术回顾展”被文旅部评为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承办,四川美术学院等协办。出版《朱宣咸作品选》等中西绘画多个画种的多部个人著作。

朱宣咸 《夜》 版画 32cm×25cm 1959年

朱宣咸 《飘零》 新兴木刻 30cm×22cm 1940年代

朱宣咸 《美术工作者的战斗》 新兴木刻 22cm×16.5cm 1940年代

朱宣咸 《血与泪》 新兴木刻 18.5cm×15cm 1940年代

朱宣咸 《红岩初夏》 版画 40cm×30cm 1961年

朱宣咸 《百花齐放》 中国画 210cmx138cm 1990年代

朱宣咸 《劲松图》 中国画 137cm×68cm 1990年

朱宣咸 《雪中白梅》 中国画 136cm×64cm 1989年

朱宣咸 《红雪图》 中国画 135cm×65cm 1991年
读朱宣咸艺术
朱 澄
投枪匕首
20世纪上半叶,由浙江到上海这个新兴木刻与海上画派的最前沿,朱宣咸将作品作为自己积极从事进步运动的武器。在这个阶段,创作了数百件投枪匕首般的作品,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与鞭挞;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以铿锵有力的作品、直面日军,战斗在了抗战“战区”(沦陷区)的前沿;并在此后积极参与“反内战”“反饥饿”的运动。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从反对战争,到国难中为民众呐喊,从与反动统治者的战斗,到追求光明、追求自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了对当时社会的苦难与黑暗的抗争。
与时代同行
1949年后,朱宣咸作品的场景增多,特写减少,弱化表现而更倾向写实;最显著的是天空变明亮了,画面变彩色了,形体更为规整与清晰,调子更为明快、开朗与轻松。这是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他自身心态变化之体现,从中亦可窥见历史进退的轨迹。如果说,此前朱宣咸鲜明的爱憎之情是以投枪匕首般的仇恨是去奋力抗争、去揭露、去鞭挞,充满着一种民族战斗激情的话。那么,在对新中国新生活的表现中,则转化为了对欣欣向荣新社会的热情讴歌,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组组充满诗情画意的历史画卷。
纯美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朱宣咸以纯美的艺术形式,时似气势庞大的交响乐、时似涓涓细流的抒情诗,讴歌新时代、讴歌新生活,讴歌纯净美好的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交融,充满着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痴迷。在艺术风格上,中西美术的风貌得以进一步交融。
朱宣咸艺术的抒情性,往往又因其中国画与版画交融的意味而加强。在他中后期的版画中,有着分明的中国画意味,常常体现在将水墨浸渍的引入,营造出朦胧、温润的一种抒情诗意;而在他师传统而不泥古的中国画风貌中,那力透纸背的功力与块面造就的构成关系、也明显有着版画的影响。此外,除了黑白版画,色彩也是朱宣咸艺术重要的表现语言,或许是这位抒情诗人般的画家一直钟情于自然美,钟情于自然通过色彩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所以,在他作品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非色彩所不能表达的美。
节选自《美术》杂志(2020年 第1期) :
《中国新兴木刻的开拓者之一:朱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