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 | 画院艺术家作品推介--杜显清
2022-01-13

916462829654713325


杜显清,1922年生。1946年毕业于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吕凤子、黄齐生、蒋仁、谢孝思等人。1947年执教于北碚女子师范学院,1950年起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善人物、兼绘花鸟、走兽、工写兼长,作品以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主,既注重中国画的特点和笔墨情趣,又能吸收西画之长,笔触洗练,色调明快,画风朴实清雅。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被收入多种作品专集。主要作品有《小雪》、《阿妈》、《簪花图》、《秋韵》、《岷山风雪》、《风雪送薪图》、《上学去》、《说法图》、《千手千眼观音》、《晓风》、《松鹰图》、《白鹭图》等。出版《杜显清国画选花鸟集》、《杜选清国画选人物集》。亦擅连环画,出版《黑山菁》、《江姐》、《阿格登巴》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重庆文史馆馆员,重庆画院顾问,都江书画院顾问。 


916462829654713327

岷山风雪图  138x68cm 1987

916462829654713329

月城三月  132x62cm 1998

916462829654713331

岷山风雪图  138x68cm 2007

916462829654713333

散花图  172x92cm 2005

916462829654713335

仲夏之夜  170x92cm 2009

916462829654713337

敦煌壁画  72x55cm 1981

916462829654713341

敦煌壁画 102x52cm

916462829654713343

敦煌壁画  126x68cm 1981

916462829654713345

敦煌壁画  68x50cm 1979


纯美与理想的人生

——怀念著名画家杜显清先生(节选)

林木


或许受为艺术而艺术的影响,杜老师从来就是个唯美主义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画中充满着对美对理想的向往,对诗情的表达。《散花曲》中,两个美丽的伎乐天奏着乐散花在朵朵祥云之中,美妙的音乐让白孔雀也飞到祥云中驻足聆听。这当然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至美之境,是杜显清老师心中的理想之境。其实,杜显清老师所画天上之境不过是人间理想之境,而他画中那些草原牧歌羌族村寨之美,又何尝不是杜老师的理想境界之折射?《红原风雪》,尽管画的是风雪,但色彩还是那么明丽,赶牦牛的藏族姑娘仍然那么漂亮,红衣红果子伴着漫天大雪,一副从未见过的如此美好的风雪图。这让我又想到《瑞雪图》,画面三个藏族姑娘穿戴着红衣、红围巾,黄色的皮袍,树枝上缀满着红色的野果,杜显清老师一扫风雪之凄冷萧瑟,荒寒严峻,却构成从未见过的明丽美好乃至温馨可爱的特殊风雪境界,这就是杜显清老师超越现实的理想浪漫之境。
杜显清的人物画主要以少数民族如藏、彝、羌族女性为主。一则这些民族的生活的确有一种与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不大一样的超越之美;二则,这些民族的服饰宽袍大袖,色彩明艳绚丽,具有突出的绘画效果。由于传统“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观念,我们的国画家们一般不敢大胆使用色彩,即使要用,也和以墨以减火气。杜显清老师学习西画出身,他对国画这类套路似乎不太以为然。他恣意的在其人物身上寻找色块,画面红黄蓝紫尽态极妍,各种明丽的色彩,在同样大量的墨块的分割衬托之下,既不失明丽又能在墨色加入中形成统一和谐的色彩美。
杜显清老师的笔墨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味亦大相径庭,这构成了他的又一特点。杜老师学西画出身,具很强的造型能力。他的笔墨处理自由灵动不拘套路,他在其人物之宽袍大袖上寻找线条,他亦在运动的人群中寻找线的韵律与节奏。他用笔豪放洒脱,注意笔形的变化,粗细、宽窄、浓淡、直曲、快慢、长短诸般用笔上的变化,又注意用笔的速度、节奏与韵律感,尤其注意画面提神的浓墨与作基础的淡墨间的比重关系,使画面呈现出随意天然轻松灵动之意趣,具有明显的形式美感。他的这种笔墨特征不属于传统文人画的系统,这使他的中国画与今天的国画界以文人画为基础的水墨画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反而给自己的绘画带来了自由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又让人想到林风眠和黄胄。由此观之,杜显清老师自出手眼的笔墨处理,也使他的中国画在笔墨这个重要的语言上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