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 | 画院艺术家作品推介--杨鸿坤
2021-12-30

916462829654713221

杨鸿坤先生1917年生于重庆。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专业画家,重庆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顾问,重庆书法家协会顾问,政协重庆中华书画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重庆九三学社成员。
1940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黄君璧、傅抱石诸先生。
1942年参加全国三届美展
1946年任重庆市艺术协会理事兼学术干事。
新中国成立后,鸿坤先生笔墨随时代,三次参加西南美展、第二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国画展、建军30周年全国美展、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展……等展览。
1956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从事专业创作。
1964年元月,参加四川省美术工作会议。
1980年秋,赴秦岭探寻嘉陵江源头。次年,全力以赴参与筹建国画院。年底,重庆国画院成立,任常务副院长。参加重庆市第三次文代会。
1984年初,全长61米,高39厘米的国画巨作《千里嘉陵图卷》完成,二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1988年受重庆市人大委托,创作纵1.8米、横4.5米国画《源远流长》,作为重庆市与日本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周年礼品,并随重庆市人大代表团访日。
1989年,受聘为市政府文史研究会顾问。
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鸿坤先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为国画事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916462829654713223

渝南公路隧道  95cmx52cm 中国画  1954年


916462829654713225

重庆港  41cmx116cm 中国画  1956年


916462829654713227

巴山蜀水  68cmx54cm 中国画   1964年


916462829654713229

黄山松  36cx48cm  中国画  1976年


916462829654713231

小店人家  33cmx43cm 中国画  1978年


916462829654713233
 《千里嘉陵图卷》之广元清风明月峡 39cmx6100cm 中国画  1984年


916462829654713235

九寨风光 132cmx67cm 中国画  1985年


916462829654713237

出峡图 66mx98m 中国画 1985年


916462829654713239

飞流直下 95cmx50cm 中国画 1986年


长在青山绿水间

                              鉴堂

杨鸿坤先生的国画巨作《千里嘉陵图卷》,全长六十一米、高三十九厘米,纸本,小青绿设色。完成于一九八四年元月,一九八六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专册发行。
传统中国画形式多样,传世作品不胜枚举。然而其中长卷形式却屈指可数,青绿设色特别小青绿山水更是风毛麟角。
关于国画长卷形式,傅抱石先生有过精当论述:“这是中国伟大的画家们天才地创造了和使用、鉴赏实际相结合的移动的远近方法。”“不受空间限制,全面地同时集中地突出主题,使内容和形式生动地成为一个有机的构成”。
隋代《游春图》为史载最早山水画亦为青绿山水雏形。唐代“二李”继而形成独特的青绿山水画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为大青绿山水典型,发展丰富了唐宋以来青绿技法。而南宋赵伯驹在前人基础上增加水墨画法,是大青绿向小青绿过渡之引领。小青绿山水明丽清新、雅逸秀润,颇具文人画气息。隋唐以来青绿设色多为绢本。纸本因其极易渗化而大大增加用墨设色难度。而《千里嘉陵图卷》则是迄今所见唯一小青绿长卷山水画,不仅长度空前,更因其为纸本难能可贵。
古画论云“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作者以散点透视与“三远法”统揽全局,构思精细严谨,气势高屋建瓴。以水墨为本小青绿为主间以大青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极尽笔墨色彩浓淡相间干湿并用随类赋彩之意趣。画家以如椽画笔饱蘸深情,描绘出祖国大西南锦绣江山,给人以交响音画般的享受,流畅如诗、铿然有韵!而张爱萍将军专此填词并法书的《水调歌头》词:源头何处是?寻胜莫道难。老藤古木荆棘,路遥胆惊寒。踏遍穷山恶水,敢冒疾风暴雨,又是一重天。飞洒银河雪,沧浪贯山间。昔日志,旧时愿,赏心还。嘉陵千里巨卷,妙笔展新篇。远望白帆点点,夜听长笛阵阵,育我亿万年。滚滚东流水,一统好河山。更令“图卷“境界斐然!
黄君璧为近代国画大家,悲鸿先生赞其“行云流水古今第一”。鸿坤先生得其亲授,心领神会。其传统根基上溯元倪云林、清石涛、石溪诸家,出入传统与现实之间,其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先生的作品无论水墨、浅绛、青绿亦无论小品巨幅,皆信手挥洒莫不雅逸清新,气韵生动;特别烟云流水更是积数十年功力愈显厚重凝练、潇洒飘逸。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汇聚,嘉陵碧波,丹心可鉴。鸿坤先生以五十年功力厚积而薄发,携“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随时代奋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纵横捭阖,惨淡经营终成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