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 | 画院艺术家作品推介--苏葆桢
2021-12-30

916462829654713199

1942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期间,在自己的作品前留影


 苏葆桢简介:

    苏葆桢(1916.5—1990.6),江苏省宿迁县南蔡乡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现西南大学), 硕士生导师 , 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父系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葆桢自幼受其父熏陶,以善画闻名于乡里。193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原省立宿迁中学玻璃职业班,即今江苏省宿迁中学)高职班。

  1939年考入设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艺术系,获得艺术大师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黄君璧、陈之佛、吴作人等的教诲。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并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荣194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青年画家一等奖 ,并获青年作家奖金 。1944年任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任四川江津窑业学校美术教师兼教务主任 。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北碚新中国艺专校长,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附中美术教师,

1956年起在西南师范学院(现为西南大学)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美协四川分会理事,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文联委员 。1980年后,苏葆桢在重庆、成都、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画展。作品流传遍及亚、非、欧、美的许多国家。


916462829654713201
《看你横行到几时》 1944年  90cmX6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03

《腾飞》 1959年  130cm×7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05
《栽花勿忘种花人》 1962年  130cm×7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07

《八哥紫藤》 1962年  180cm×9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09

《玉羽迎春》 1962年  130cm×7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11

《川西三月》 1974年  180cm×9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13

《翠羽迎春》 1982年  180cm×90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15

《硕果累累 》 1985年  94.7cm×58.7cm  中国画


916462829654713217

《木棉八哥》1985年  180cm×90cm   中国画

 

实至名归,苏先生在艺术上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是他善于学习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他曾全面探讨中国花鸟画遗产,主要师承任伯年等近代名家,特别是对他的老师张书旂的艺术领会最深。但是,他并不墨守师法,而是力求发展。他以写意为主,却不像某些文人画家片面标榜遗形取神,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表现神;他注重掌握白描,也运用西画素描技法;在讲究笔墨的同时,又融会了西画色彩的优长。这部画集中的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墨彩交辉,笔力苍劲,意境清新的效果,便是他善于学习传统的明证。  
苏先生艺术上的成功,更在于他坚持深入生活,对他所描绘的对象有精到深刻的观察和理解,达到了创新。我们从这本画集可以看到苏先生是取材很广的花鸟画家,而他的葡萄赢得的声誉尤高。他画的葡萄,不论是彩色还是水墨,运用独特而精湛的技法,巧夺天工,充分表现出葡萄的透明度和质感、光感、空间感,造形和赋色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夸张,珠圆玉润,丰盛充盈,唤起人们清新的愉快的美感,确是前人所未有的创新。这除了他融入西画技法外,主要是他长期深入观察研究葡萄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积累了大量的材,成为创作的基础。再如巨幅《川两三月》,也是被公认的力作。青翠的慈竹林,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一列蜂箱和历历可数的蜜蜂,便突出地显现了富饶美丽的川西平原的特色,歌咏了风和日煦,欣欣向荣的春天,精炼的绘画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早在一九五九年,他对成都郊区春天的景色,就有了强烈的感受,尔后的十多年中,他又趁春天去川西体验生活,经过反复酝酿,才产生了这具有新的意境和表现方法的作品。他的创作,生动他说明了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推陈出新。 


摘自《苏葆桢画集》序

1986年3月   徐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