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 | 画院艺术家作品推介--晏济元
2021-12-23

916462829654713069

晏济元,名平,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世纪老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山东高密。中国美协会员,曾任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110岁。

晏济元七岁从父习学诗文书画,而后潜心研习石涛、八大等各大家,颇得精髓,学而渐成。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1938年回国后与张大千在北平“水榭”联合举办画展,后又多次与大千在成都、重庆等地联合办展。他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并在当时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

七十年代后,晏济元先后在北京、香港、上海、汕头、深圳、顺德、成都、东莞、广州、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反响强烈。出版有《晏济元》、《晏济元精品选》、《晏济元书画作品集》等画册。

晏济元是当今画坛最具全能的高寿书画家,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早年与张大千同承师脉,后又学古敌古,独辟蹊径,讲求书画同源,重视野外写生。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更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巧有所造诣。他的书画以深厚的学养,坚实的功底,创新的精神,洒脱超然的画风独成一派。


作品图片:


916462829654713071

青玉峡瀑布  221cm×69cm  1963年

916462829654713075

朝阳洞  154cm×80cm  1992年

916462829654713077

凌高极目  179cm×95cm  2020年

916462829654713081

仿古黄山图  160cm×67cm  1976年

916462829654713083

折桂图  131cm×57cm  1987年

916462829654713085

紫木拙鸟  125cm×68cm  1968年

916462829654713087

白荷花  151cm×83cm  1988年

916462829654713089

水竹双鸠  98cm×94cm

916462829654713091

荷花  247cm×81cm  1981年


百岁画仙晏济元  破古创新不言老  

张卢


纵观中国艺术史,从元代黄公望、到近代黄宾虹、齐白石、朱屺瞻等高寿画家,再到跨世纪画仙晏济元,我们能够发现:高寿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比普通作品呈现出更多的层次与丰富的艺术解读,从“传承”到“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而对于晏济元来说,高寿的秘诀就是寄情于书画,相忘于江湖,与世无争的傲骨个性往往是寻常画家所达不到的高远境界。

早年,晏济元与张大千皆出同路,都走石涛、渐江的道路。著名美术评论家徐虹也曾指出,二者在艺术上的相似:其一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理想——进一步发展中国画;其二在于他们同为四川内江人,均受到了巴蜀山川景秀的环境影响。步入晚年的晏济元,以“晏氏画风”独辟蹊径,俨然笃定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晏济元堪称全才,最擅长的当属工笔花鸟。晏济元的工笔拟宋人之布局、取唐人之色彩,以写生捕捉自然之景,其花鸟也往往兼工带写,以工笔写形,以写意传神,笔下神形兼备。

晏济元的山水注重写生与感受,并将自己融于自然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曾对晏济元所绘的山水“手卷”表示过敬佩之情,并认为:晏济元的创作及发展研究,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发展的特别个案、是研究21世纪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关键点。

晏济元笔下的人物画则以简洁著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也称:“他的人物画虽然不多,但是却比张大千更加简洁一点。”晏济元的人物在书画界被誉为“晏美人”,意指其笔下其人物画的惟妙惟肖,将中国古韵美感呈现至极,脱离了古代仕女画的呆板,并加之以现代化的审美,用笔细劲流畅、人物俊秀灵动。

晏济元的“画名”大于“书名”。他在“诗书印”方面的精通,真正将“书法”融入“画法”。

晏济元不仅继承了文人画的精神与技艺,还在作品中融入其独有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探索经验。他的花鸟渗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大自然精微的观察。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在晏济元的书画中,品读到了他对中国文化“生命”的认知,他认为这种生命意识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连接了晏济元的书法与绘画。晏济元透过虫鸟花草传达了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曾言“当我们如今再回顾晏济元的杰作时,不仅能从中获得艺术的教益,而且还能在其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晏济元的百年艺术人生,亦是百年求索的人生,苦难而光辉。他以其学古而不泥古、敢发古人之未发的独特创造力,探寻着“破古创新”的艺术新径。